入围作品《风铃》吴杰颖/林明谊/蒲柏昇 专访2018-06-07 11:13:44 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 【民众新闻网 编辑/高安妮】这次采访对象是第二届We爱.两岸青年短片大赛入围作品《风铃》的导演/吴杰颖、副导/林明谊、摄影/蒲柏升,三位都还是大学生,彼此既是朋友也是工作伙伴。受访时,三位大男生的言谈中都带点腼腆,对于入围第二届We爱.两岸青年短片大赛,也只谦虚的表示很高兴,但谈到自己的创作及理想,却又带有一种坚毅的气息。 左至右依序为:林明谊 / 吴杰颖 / 蒲柏昇 拍片是件很酷炫的事! 杰颖从高二时就对拍片有兴趣,和柏升是高中同学,两人目前均就读于文化大学大众传播学系三年级。 明谊现在是台湾艺术大学广播电视学系一年级,小时侯没上补习班,常待在家看了许多的电影、影集…,看着看着也有了导演梦;中学时的艺术课,同组的伙伴们都很害羞、不敢上台表演,”于是大家讨论用拍片的方式来取代,没想到老师觉得我们的影片拍的还不错,帮我们投了一个政府办的影片比赛,后来还入围,我从那时受到鼓舞,开始喜欢上了拍片,一路拍到现在。”明谊说。 《风铃》剧组工作照 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 三位大男生课余时都有在接商业广告案赚取收入。杰颖从大二时开始接案,有个配合的工作团队,柏升是他的固定摄影班底;明谊则是个人接案。 “接案都是以商业广告为主,刚开始靠朋友介绍比较多,慢慢有些作品集了,就开始去投案、投标,找寻机会。重型机车-杜卡迪(Ducati)的广告片就是我和团队的作品。另外,我自己也会去接一些活动记录、婚礼记录…的案子,增加收入。”杰颖说。明谊也是常接一些广告或宣传片的案子,大约一个月就会有一支作品。 杰颖和明谊的影像创作,以拍摄10分钟以内的短片为主,截至目前都各有十几部的作品。即便是有在接案赚外快,但大部份仍是从自己的口袋掏钱出来拍片居多,虽然如此,他们依旧想继续维持这样的创作模式。 “想从自己的作品中检视缺点,让自己持续成长,这才是最具意义的事情,等之后机会来临时,才会是自己准备好的时侯。接商业案完全是应业主的要求在做,很难能发现自己的问题出在哪。”明谊说。 “接案能让我藉由拍片去了解许多产品的相关信息,意外的能从中充实自己。在和客户接触的过程中,也能学习到一些沟通的技巧、磨练耐性、了解界业环境与趋势。”杰颖接着说。 杰颖的创作风格偏向社会写实、讽刺题材,平常除了导演的角色,也有接触其它幕后工作,《公园里的孩子》担任收音助理一职,得到2017 MOD微电影暨金片子创作大赛社会组的佳作;柏升擅长拍摄纪录片,曾为moto 7的《手工车》做了纪录拍摄;明谊当导演的角色多于副导,摄影也是他的强项,担任《抛物线》摄影时,入围2017 LEXUS.tw主办的新锐影展。彼此在各自的专业领域里都渐露头角,获得不错的成绩。
《风铃》剧组工作照 能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奔跑在理想的路上 是人生最幸运的事 人们戴着耳机听音乐时,代表着什么样的态度呢?只是单纯的想静下心聆听音乐、或只是一个想和外界隔绝的假动作而已,不想被打扰,也不想去感受别人…这是杰颖坐火车时突然想着的问题,最后成了《风铃》的灵感缘由。《风铃》是去年10月就拍摄完成的创作短片,刚好符合第二届We爱的主题,于是就投了件,这是杰颖作品中,少数以爱为主题的影像创作,本次大赛能顺利入围,令他感到非常惊喜。 《风铃》演员照片 “平常主要是为了想创作才会去拍片,若是为了比赛的主题而做,那就不是自己真正要的东西,比赛只是附加价值。每一次的短片创作,我们都会视剧本需求找不同专业领域的朋友合作,看制作预算的多寡,再决定是否征演员。”杰颖说着。 “我们常聊着聊着就会发现新的idea,有了创作的灵感。之前有一部拍着好玩的作品《江湖》,我们三个人都有下去轧一角,YouTube点阅率破1.9万人,虽然大部份的留言都是负评,但是人气破表也不是件坏事,哈哈!”三人笑着说。 拍摄幕后花絮 透过拍片回望自己 “因为预算有限,只能用一天的时间拍完,我拿到剧本时觉得是个慢节奏的故事,但看到导演的分镜表时(约3秒换一个镜头),发现和剧情步调有冲突,过程中我和导演做了许多协调,希望用简单的方式说故事,让画面内容与镜头的节奏可以互相配合,最后我们是画了机位平面图解决了这个问题。还有一次,拍摄场地是在桃园的宪光二村,前一日公视也有导演去拍,但因某些缘故突然停拍了,之后续拍的时间就和我们撞在一起,结果变成我们要等公视的剧组拍完才能开拍,整个拍摄时间都delay了。”明谊回想着。 踫到难搞的业主是常有的事,毕竟有许多专业面向的问题是业主难以理解的,常会被质疑为何需要花那么多的时间及经费?明谊之前接过一个旅游的案子,最后业主把全部的收音都砍掉,认为用配乐就好,明谊最后也只能无奈的接受。 杰颖和柏升最近到北宜公路拍纪录片时,看到很多重机犁田的画面,必须把摄影镜头藏在自己的衣服里靠近骑士拍摄,当伤者的双眼与镜头对视时,内心不时有着工作与道德边界的矛盾感,该如何从中找寻平衡,是杰颖深思的问题。
《风铃》剧组工作照 欣赏的导演 昆汀·塔伦提诺(Quentin Jerome Tarantino)是杰颖欣赏的导演,他的电影特色为非线性叙事的剧情、讽刺题材、暴力美学以及新黑色电影风格,代表作有《落水狗(霸道横行)》《八恶人》…等,《追杀比尔》是杰颖最喜欢的一部片。 明谊最欣赏的导演是尼古拉斯·温丁·黑芬(Nicolas Winding Refn),他凭借《落日车神》夺得第64届戛纳影展最佳导演奖。”我看到《落日车神》时感到很意外,这部片的视觉风格把我拍片时想要的画面全都表现出来,实践了我的想象。希望将来自己的创作、技术够成熟时,能像他一样。” 柏升欣赏的导演是齐柏林,拍摄代表作为《看见台湾》,”我觉得空拍纪录片是个趋势,所以会去关注他的作品,期许自己将来能成为一位优秀的纪录片导演。”
拍一部属于自己的电影代表作 “砸钱进去,最多只是画面好看。”柏升说。 科技让拍片变得愈来愈简单,唯一不变就是在创作过程中,投入了多少的思想和美感,每个故事(脚本)都会有个议题在、有着想表达的核心思想,能让人有所感触、引人深思,才是一部真正好的作品。 虽然彼此的拍片历程不长,却有着共同的目标:”将来想拍长片是肯定的!希望未来能拍一部属于自己的电影代表作。前面的阶段全部都是跳板。” 创作路程不好走,杰颖期许自己:”这在路上,不要亏对身旁所有的人,包括我的团队,尽量把自己的所学完全呈现在影片里,让大众能藉由我们的影像创作,获得一些美感经验。”明谊接着说:”以前的自己太重技术层面,很少去思考作品的核心想说些什么,导致作品很炫炮,但其实中间是空洞的,我想多充实自己在创作层面上的内涵。”柏升则是勉励自我,希望自己能持续不断进步,以齐柏林为标竿,拍出一部优秀的纪录片作品。
撑开创作者保护伞 建立艺术工作者的职业保障 创作者常面临收入不稳、无工作保障…等诸多问题,”现阶段我们都还是学生,把学业完成最重要,对于未来,家人几乎都是让我们自己决定,别让自己落魄饿死就好。”杰颖说着。 明谊接着沉重的说:”最近遭逢2个朋友离世,一个是灯光师,死于翻班过劳而暴毙;另个是制片,因压力太大而自杀。希望台湾的电影产业环境可以改善,不要压预算,因为压预算,就会造成翻班、超时,甚至要赶场开快车,做这行没有劳基法的保障,又无法照工时,完全是跟着剧本没日没夜的拍,对影像自由创作者而言,真的是种磨难。” 极待政府撑开创作者的保护伞,建立一套关于艺术工作者的综合性法律,让艺术创作人者也能有着自己的保障条款,争取该有的职业权利。 《风铃》工作组合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