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专题 | 台湾学子乘We爱 汲取上海影坛多元异地影视创作养分2019-07-13 06:15:46 【电影评论者/雀雀】在为期八天的 2019 年 We爱.第三届两岸青年短片大赛上海电影大师交流营中,有机会和近 50 名、一群对於影视拍摄充满热情的营员相处,印象深刻的是其中不乏多个早有多元异地影视学习背景的年轻人,展露了与当代影坛所注重的世界观相符之底韵,不免期待着他们未来的发展。 马来西亚毕业生取经定志向 以定格动画《FISSO》入围并得到今年两岸青年短片大赛优秀奖的导演刘静怡,是从马来西亚到台湾实践大学念书的侨生,客家人。在设计领域学习的路上逐渐坚定了她做逐格动画的志向,她并曾接触参与过 2018 年金马奖最佳动画得奖作品《当 一个人》的制作工作、也为作品的好成绩感到骄傲:「有很多好故事是很适合用定格动画的形式被表现出来的,只是做定格影片很耗费时间。在台湾我们有这麽一群同好,致力要优化这种手工电影的制作流程,想推出更多定格动画、让更多人认识到定格动画的魅力。」以这次刘静怡的得奖片《FISSO》来说,一万五千元台币的制作成本,背後有着更高昂的时间与心力成本的投注。因为是作自己想做的事,过程她不但不觉苦,反而还是种享受。 来到上海电影大师交流营的刘静怡,除了受到张建亚老师的关注与鼓励之外,从营员同伴身上也见识到对於创作的旺盛能量,被激励的她感叹:「会想要努力做出更好的作品。」目前在台艺大动画所继续钻研、致力投入台湾定格动画产业的她,梦想着有一天要回到大马,成为大马定格动画产业推广先驱。 澳门学生在交流中促成长 来自澳门的黎嘉豪,今年是第二次参加上海电影大师交流营。虽然其所就读的并非影视相关科系,但热爱影视创作的他却与一群志同道合的社团朋友持续拍片练功。「还记得去年来的时候,蛮害羞的,当时在团体里面我倾向偷偷观察,同时受到来自四面八方卧虎藏龙人才激荡的震撼教育。那时候就想说我今年一定要再来,而且再来的话,一定要有成长跟进步。」果然,负责带领营队活动的古老师,第二年再见到嘉豪,觉得他已经从安静的营员变成活泼开朗的人。 对於嘉豪而言,他很早就已经感受到大陆与台湾的学习环境之不同:「我在澳门的儿时同学,长大後有人去大陆念书、有人去台湾。我自己现在还在台湾念大学,但每次回澳门和朋友聚会的时候,都可以感受到不同的学习环境的影响力之大。大陆回来的同学,比较敢把自己想要作大事的雄心壮志分享出来,但反观从台湾回澳门的朋友,他们或许不轻易发表梦想,但一旦讲出来,你都听得出来他们是有经过深思熟虑过後才讲的。」至於在影视方面的观察,嘉豪则认为大陆创作者偏好推出类型化、具商业取向的作品,台湾学生的影片则比较诉诸较细腻的情感营造,也比较喜欢从议题出发:「站在台湾和大陆中间,我自己是觉得,如果能把这两者的优点融合起来,华语电影应该会更好。」 两岸生命经验埋植广阔愿景 来自台湾的罗越,曾跟着父母在厦门生活、念高中,早就已经习惯做各种两岸交流,也见证了近年来大陆产经发展的高速,於是回到台湾志当导演的他,一直不敢懈怠。对於这次的上海电影大师交流营,他持平常心看待:「可以认识同好,互相交换各自拍片的心得和撇步。」在营队期间,他把身为学生导演拍片时节省租借成本的「自制灯具」带来拍片,让同组拍夜戏的营员们大开眼界。其真诚待友与无私分享的态度,果然结交到了好朋友。在活动尾声的大赛颁奖典礼现场,宣布他的《最後的记忆》作品得到银奖的同时,同组大陆营员坐在笔者旁边,我感觉罗越的组员高兴得几乎要跳了起来。 不少人讶异罗越的参赛作品竟能找到徐立功监制、金马奖得主演员李千那来演出。罗越不吝分享身为导演的坚持与见解:「学生电影很不容易,要有进入业界的心理准备,当然就要清楚导演、监制、演员乃至剧组都是一环扣一环的。先是把自己准备好,努力争取徐立功帮我做监制的机会,这样一来,不轻易演出学生电影的李千那自然也会因为认识监制而愿意看剧本并考虑接演。而有了明星级演员参演,後续谈拉赞助的工作也会变得比较容易一点。」而为了要向徐立功毛遂自荐,罗越更是三天两头去信自介与约访,让对方感受到自己的决心与诚意:「最後我终於见到徐立功了。当下我跟他说,我会很努力成为一个电影导演。他看了我的作品,然後就答应当监制了。」果然积极与等待,是身为一个导演,缺一不可的个性特质。 来自香港的周星驰铁粉 本届两岸青年交流营中,也不乏志当演员的表演者,除了来自台湾(近日有新作镜文学『惊悚剧场』《肇事者逃逸》》推出)的洪群钧,来自东北对表演感兴趣的关巧兮,还有就是来自香港的喜剧演员卓兴隆。卓兴隆在台湾读书,不乏与两岸在地人交流经验的他坦言:「台湾人较温柔克制,大陆的就比较粗犷豪迈。但大陆的营员的乐於分享与帮忙、台湾营员的随和好相处也让人舒服。不是所有人都这样,有时候年纪不同的人也会传达出不一样的气质。总之不要带着预设立场跟大家相处会比较好。」说话带着浓浓粤语腔调的他,自有其处事哲学。 不论是拍片,或者当演员,卓兴隆对自己未来抱持着开放的态度:「作为一个香港人,可能是成长经验的关系,我感觉自己在影视方面的喜好取向很多元,但不论和大陆或是台湾的学生交流的时候,有一个是大家共同的喜好,那就是『周星驰』。所以我想要成为周星驰第二。」而他也真的在谈吐言行间自备喜感,常常没两句话就能笑倒在座营员。聊起自身在台湾的学习经验,卓兴隆分享了他所发现、台湾影视教育过与不及的现象:「我遇过很严格、偏好磨练学生的老师,三天两头出作业,根本作不完。但也有非常放羊吃草的老师,让人觉得学不到东西,学生就只好自立自强了。」有着影视训练与表演经验的卓兴隆,计画未来与朋友在台湾组队开频道当 Youtuber。而聚焦在观察两岸三地的生活文化差异的议题讨论,或许就是他的灵感创意的最佳来源。 记录生命的混血儿 营员中有个混血青年,叫做石渡丹尔。他的母亲与外公是资深老上海。营队期间能看他与上海人说着一口上海话,甚至还有台湾远亲的石渡丹尔,先是在欧洲念过寄宿学校,回大陆复旦大学念新闻系本科,後来返回家乡上海从事公益。当代大陆青年并不崇尚一定要去欧美念大学,相对的因为大陆大学录取率不易,很多学生甚至觉得能从大陆的知名大学毕业,比海归派更有事业竞争力。自大学所培养起的无数实务拍摄经验与素材,平时也会接接摄影案赚钱的石渡丹尔,自豪於自己大学後再也没拿过家用:「毕业时学校老师有希望我留下来做学校的摄影工作,但我还是想回上海做公益」。其纪录短片《我和他们一起成长》便是描述他多年来从事公益活动,甚至片中还有他一家三代与自闭儿相处的点滴过程。而该片也跃然成为此次竞赛中在营员间所津津乐道的作品之一,後也果然成为今年的金奖得奖作品。石渡丹尔得奖的时候,观众席间站起一群自闭儿,他们大喊:「丹尔叔叔我爱你!」场面感人。 几次与营员在聊天的过程中,发现石渡丹尔会在旁静听,也会适时插话表达意见。甚至身为上海人他也不藏私,课余时间就带着台湾组员走逛上海,克尽地方导游之职。最後那两天,颁奖典礼之後,几个营员一约就到 KTV 唱歌,彼时,石渡丹尔拿起麦克风,高亢地唱起了罗大佑,惊艳四座。如果上海真的是个魔都,那麽这个上海人,果然就是来自魔都的人。 We爱在台北上海双城论坛,持续成长 即便We爱两岸青年短片大赛交流营已被不少喜爱参加两岸活动的参赛者视为最大也最全套的两岸短片交流竞赛,然身为主办单位的沪测副总经理古依禾却认为这个交流营可以再继续成长、办得更好:「在今年 7 月初的上海台北双城论坛我发现 We爱已被提及并认为是个有价值的 ip ,这对致力成为不一样的两岸影展交流平台的我们而言将能增加更多利基。下一届我们会再努力升级这个活动,举凡增加创投的模拟『路演』,或是将学院系统师资和资方都邀揽进来传授营员拍片的内功心法。」可以想像与预见的是,2020年的两岸交流营将会更加精采。
文章转载自【雀雀看电影】 |